最新欧洲肝病学会《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治指南》指出,慢性乙肝的医治目标分为3个阶段。最基本的医治目标是通过药物有效抑制病毒复制;其次是满意的治疗终点,实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(即血清指标从“大3阳”转为“小3阳”);最后是理想的医治终点,实现表面抗原清除或同时表面抗体产生,即到达临床治愈。
目前采取的慢性乙肝医治药物主要有两大类,慢性乙肝明确治疗目标以建立正确的策略,口服抗病毒药物和干扰素类药物。北京佑安医院陈新月教授表示,对比两种药物的不同效果,长效干扰素和口服抗病毒类药物都可以实现抑制病毒复制,即到达最基本的治疗目标。但在到达满意的治疗终点上,长效干扰素实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比例要高于口服抗病毒药物。此次SWITCH研究充分证实,长效干扰素在满意和理想的医治终点上优于口服抗病毒药。
SWITCH是国际上首个针对口服抗病毒患者加(换)用长效干扰素的多中心临床研究。结果显示,慢性乙肝明确治疗目标以建立正确的策略,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疗效较好的慢性乙肝患者(病毒低于检测线,e抗原水平低的患者),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加(换)用长效干扰素,在48周的有限疗程内,10%的患者出现表面抗原消失,实现临床治愈,而继续使用口服抗病毒药物的患者没有1例到达这1目标,慢性乙肝明确治疗目标以建立正确的策略。本来使用口服抗病毒药物医治进程中e抗原消失且表面抗原水平低的患者疗效更好,加(换)用长效干扰素后到达表面抗原清除的几率更高,可达25%。因此,长效干扰素在保持停药后的持久疗效方面更有优势。而口服抗病毒药物1旦停药,病毒便会继续复制,复发的风险高,部份患者还会面临耐药问题。
目前,大多数患者认为慢性乙肝需要终生服药,或对自己所能到达的医治效果认识不清,从而错失了取得更好疗效乃至到达临床治愈的机会。陈新月教授鼓励患者,在实现最基本的抗病毒医治后,应当与医生积极沟通,并尝试新的医治方式,以争取更好的疗效。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教授也建议,在慢性乙肝的治疗中,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,明确治疗目标,建立正确的医治策略,尽早获得更好的医治效果。
相关新闻
下一页:乙肝大三阳会有什么症状?
相关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