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乙肝抗病毒治疗关键点E抗原血清学转换

2017-05-04 22:35:38 来源:
分享:

“台湾学者进行了1项对30至65岁男性慢乙肝患者的前瞻性随访研究,平均随访时间在8.5年,结果发现大3阳患者产生肝癌的几率要比小3阳患者大6至7倍。”台湾大学医院肝炎研究中心高嘉宏教授第13届亚太临床微生物暨感染病会议介绍到,实现由“大3阳”(E抗原阳性)转变成“小3阳”(E抗原阴性,E抗体阳性),专业术语叫E抗原血清学转换,慢乙肝抗病毒治疗关键点E抗原血清学转换,这是慢乙肝患者治疗进程中的1个重要临床节点。通过规范的抗病毒医治,部份患者可以实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。

“大3阳”和“小3阳”是患者对慢乙肝感染状态的两种俗称。常规的乙肝检测中有5项乙肝标志物检测,即俗称的“乙肝两对半”。是给5项检测指标排了队,它们顺次是乙肝表面抗原,乙肝表面抗体、乙肝E抗原、乙肝E抗体、乙肝核心抗体。E抗原阳性,俗称“大3阳”,E抗原阴性,E抗体阳性,俗称“小3阳”。

明确了慢乙肝医治关键点,在药物的甄选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上便“有据可循”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窦晓光教授介绍到,目前临床上接受抗病毒医治的慢乙肝患者中有8成使用核苷类似物药物。

经抗病毒治疗由“大3阳”转“小3阳”的患者,预示着肝硬化、肝癌的风险的会显著下落,预后大大改进,同时在医生指点下,规律医治,慢乙肝抗病毒治疗关键点E抗原血清学转换,就有希望实现停药。就规范随访方面,北京大学第1医院王贵强教授强调,使用抗病毒药物医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,规律性的随访有时候乃至要比选择1种正确的药物作用还要重要。

分享: